“科创板的设立,对提升国家高科技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落实国家科技强国战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表示,中微公司在科创板上市3年来,借助上市公司的综合优势,在产物开发、市场拓展、产业链协同和投融资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之一,中微公司成为了资本市场改革的受益者。
中国资本市场海纳百川,一个个奇迹不断上演:有打破国外寡头垄断技术的公司,有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公司,有诸多在垂直领域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公司,还有更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居民柴米油盐日常生活的公司。
事实上,对于所有参与资本市场的公司来说,他们都见证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而那些把握住历史性机遇的公司,正通过资本市场为自身发展赋能。
这十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先后设立新叁板、科创板、北京证券交易所,合并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涵盖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叁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和期货衍生品市场。
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有效促进了社会资本形成和实体经济发展。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过12.2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直接融资存量规模98.8万亿元,约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31.5%。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金融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其中,资本市场在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中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6月末,沪深股市市值达84.82万亿元;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41.7万亿元;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达到26.79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商品期货交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今年上半年,境内期货市场成交量占全球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7.9%……一系列数据显示出,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这期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从“有”到“优”,板块体系日益完善。早在2003年,中央就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12年,由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组成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具备了“多层次”的雏形。
2013年,全国中小公司股份转让系统设立运行,新叁板问世;2018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启动,开启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新篇章;2019年10月,全面深化新叁板改革启动,新叁板精选层于次年设立;2020年8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进一步提高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2021年2月,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交所主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并板;2021年11月,我国专门服务创新型中小公司的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
通过不断努力,我国资本市场的各板块特色更加突出,形成了各有侧重、相互补充,错位发展的市场格局,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沪深主板更加突出“大盘蓝筹”的特色,科创板坚守“硬科技”的特色,创业板继续保持“叁创四新”的特点,北交所和新叁板注重于创新型中小公司。同时,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在整个资本市场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资本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畅通
十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始终遵循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实现资本、科技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循环。
资本市场建立了与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无缝衔接的价值发现和筛选机制,为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的公司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融资服务,积极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带动了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同花顺颈贵颈苍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453家,首发募集资金合计约6764亿元;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353家,首发募集资金合计约3287亿元。通过资本市场,一批批“硬科技”公司、成长型创新创业公司驶入发展快车道。
资本市场有力促进了金融业改革开放和现代金融体系建设。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单纯依靠银行体系的融资格局,在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资本市场有序推动市场、行业和产物对外开放和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与国际接轨。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单一的银行融资体制已经不能充分适应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经济实体对资金的不同需求。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和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是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是协同互补的关系,两者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功能效率不同。在经济转型发展阶段,我国迫切需要强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徐明认为,十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着增强。这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更广、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更强以及资本市场的结构更加合理、体系更加丰富等几个方面。
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提升,背后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着力用改革的方法和思路破解结构性难题,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注册制,是本轮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跨越,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等重大改革相继成功落地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基本建立并得到市场检验,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得到体系化改善。
在畅通“入口”的同时,退市制度改革也在同步推进,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指标全面优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快形成。退市制度改革是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完善“进退有序、优胜劣汰”市场生态的重要路径,对于促进创新资本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创业板为例,注册制实施以来,创业板共有14家公司被终止上市,破产重整和重组上市等退出渠道日渐发展完善,市场出口有效畅通,市场化、常态化、多元化退出机制逐步形成。
事实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需要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注册制改革的推进贯穿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始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娴认为,在全面实施注册制中推进建设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对中小公司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且有助于实现中小公司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争、创新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苍产蝉辫;/杨毅